恒壓/恒流輸出式開關電源的工作原理
1A恒壓/恒流輸出式開關電源的電路如圖1所示。它采用一片TOP200Y型開關電源(IC1),配EL817C型線性光耦(IC2)。85V~256V交流輸入電壓u經過EMI濾波器(L2、C6)、整流橋(BR)和輸入濾波電容(C1),得到大約為82V~375V的直流高壓UI,再通過初級繞組接TOP200Y的漏極。由VDZ1和VD1構成的漏極箝位保護電路,將高頻變壓器漏感形成的尖峰電壓限定在安全范圍之內。VDZ1采用BZY97C200型瞬態電壓抑制器,其箝位電壓UB=200V。VD1選用UF4005型超快恢復二極管。次級電壓經過VD2、C2整流濾波后,再通過L1、C3濾波,獲得+75V輸出。VD2采用3A/70V的肖特基二極管。反饋繞組的輸出電壓經過VD3、C4整流濾波后,得到反饋電壓UFB=26V,給光敏三極管提供偏壓。C5為旁路電容,兼作頻率補償電容并決定自動重啟頻率。R2為反饋繞組的假負載,空載時能限制反饋電壓UFB不致升高。
圖175V、1A恒壓/恒流輸出式開關電源的電路
該電源有兩個控制環路。電壓控制環是由1N5234B型6.2V穩壓管(VDZ2)和光耦合器EL817C(IC2)構成的。其作用是當輸出電流較小時令開關電源工作在恒壓輸出模式,此時VDZ2上有電流通過,輸出電壓由VDZ2的穩壓值(UZ2)和光耦中LED的正向壓降(UF)所確定。電流控制環則由晶體管VT1和VT2、電流檢測電阻R3、光耦IC2、電阻R4~R7、電容C8構成。其中,R3專用于檢測輸出電流值。VT1采用2N4401型NPN硅管,國產代用型號為3DK4C;VT2則選2N4403型PNP硅管,可用國產3DK9C代換。R6、R5分別用于設定VT1、VT2的集電極電流值IC1、IC2。R5還決定電流控制環的直流增益。C8為頻率補償電容,防止環路產生自激振蕩。在剛通電或自動重新啟動時,瞬態峰值電壓可使VT1導通,利用R7對其發射結電流進行限制;R4的作用是將VT1的導通電流經VT2旁路掉,使之不通過R1。電流控制環的啟動過程如下:隨著IO的增大,當IO接近于1A時,UR3↑→VT1導通→UR6↑→VT2導通,由VT2的集電極給光耦提供電流,迫使UO↓。由UO降低,VDZ2不能被反向擊穿,其上也不再有
電流通過,因此電壓控制環開路,開關電源就自動轉入恒流模式。C7為安全電容,能濾除由初、次級耦合電容產生的共擾。
圖2恒壓/恒流源的輸出特性
該電源既可工作在7.5V穩壓輸出狀態,又能在1A的受控電流下工作。當環境溫度范圍是0℃~50℃時,恒流輸出的準確度約為±8%。
該電源的輸出電壓-輸出電流(U0-I0)特性如圖2所示。由圖可見,它具有以下顯著特點:
(1)當u=85VAC或265VAC時,特性曲線變化很小,這表明輸出特性基本不受交流輸入電壓變化的影響;
圖3電壓及電流控制環的單元電路
(2)當IO<0.90A時處于恒壓區,IO≈ 0.98A時位于恒流區,且UO隨著IO的略 微增加而迅速降低;
(3)當UO≤2V時,VT1和VT2已無法給光耦繼續提供足夠的工作電流,此時電流控制環不起作用,但初級電流仍受TOP200Y的最大極限電流ILIMIT(max)的限制。這時,UR6↑,通過VT1和VT2使光耦工作電流迅速減小,強迫TOP200Y進入自動重新啟動狀態。這表明,一旦電流控制環失控,立即從恒流模式轉入自動重啟狀態,將IO拉下來,對芯片起保護作用。
2恒壓/恒流輸出式開關電源的電路設計
電壓及電流控制環的單元電路如圖3所示。
21電壓控制環的設計
恒壓源的輸出電壓由下式確定:
UO=UZ2+UF+UR1=UZ2+UF+IR1·R1(1)
式中,UZ2=6.2V,UF=1.2(典型值),需要確定的只是R1上的壓降UR1。令R1上的電流為IR1,VT2的集電極電流為IC2,光耦輸入電流(即LED工作電流)為IF,顯然IR1=IC2=IF,并且它們隨u、IO和光耦的電流傳輸比CTR值而變化。TOP200Y的控制端電流IC變化范圍是2.5mA(對應于最大占空比Dmax)~6.5mA(對應于最小占空比Dmin),現取中間值IC=4.5mA。因IC是從光敏三極管的發射極流入控制端的,故有關系式Iin=Io/CTR (2)
在IC和CTR值確定之后,很容易求出IR1。單片開關電源須采用線性光耦合器,要求CTR=200%~400%,可取中間值300%。將IC=4.5mA,CTR=300%代入式(2)得出,IR1=1.5mA。當R1=973約980歐時,UR1=0.146V。最后代入式(1)計算出
UO=UZ2+UF+UR1=6.2V+1.2V+0.146V
=7.546V≈7.5V
22電流控制環的設計
電流控制環由VT1、VT2、R1、R3~R7、C8和EL817C等構成。下面需最終算出恒定輸出電流IOH的期望值。圖3中,R7為VT1的基極偏置電阻,因基極電流很小,而R3上的電流很大,故可認為VT1的發射結壓降UBE1全部降落在R3上。則(3)
式中,k為波爾茲曼常數,T為環境溫度(用熱力學溫度表示),q是電子電量。當TA=25℃時,T=298K,kT/q=0.0262V。IC1、IC2分別為VT1、VT2的集電極電流。IS為晶體管的反向飽和電流,對于小功率管,IS=4×10-14A。
因為前已求出IR1=IF=IC2=1.5mA,所以
又因IE2≈IC2,故UR5=IC2R5=1.5mA×100Ω=0.15V,由此推導出UR6=UR5+UBE2=0.15V+0.662V=0.812V。取R6=220Ω時,IR6=IC1=UR6/R6=4.71mA。下面就用此值來估算UBE1,進而確定電流檢測電阻R3的阻值:
與之最接近的標稱阻值為0.68Ω。代入式(3)可求得考慮到VT1的發射結電壓UBE1的溫度系數αT≈2.1mV/℃,當環境溫度升高25℃時,IOH值降為
恒流準確度為
與設計指標相吻合。
3反饋電源的設計
反饋電源的設計主要包括兩項內容:
(1)在恒流模式下計算反饋繞組的匝數NB。之所以按恒流模式計算NB值,是因為此時UO和UFB都迅速降低(UO=UOmin=2V),只有UFB足夠高時,才能確保恒流源正常工作。
(2)在恒壓模式下計算出反饋電壓額定值UFB。此時UO=7.5V,UFB也將達到最大值,由此求得UFB值,能為選擇光耦合器的耐壓值提供依據。
反饋電壓UFB由下式確定:(6)
式中,UF2和UF3分別為VD2、VD3的正向導通壓降。NS為次級匝數。從式(6)可解出
在恒流模式下當負載加重(即負載電阻減小)時,UO和UFB會自動降低,以維持恒流輸出。為使開關電源從恒流模式轉換到自動重啟狀態時仍能給TOP200Y提供合適的偏壓,要求UFB至少比恒流模式下控制電壓的最大值UCmax高出3V。這里假定UCmax=6V,故取UFB=9V。將UFB=9V、UO=UCmin=2V、UF2=0.6V、UF3=1V、IO=IOH=0.982A、R3=0.68Ω、NS=12匝一并代入式(7),計算出NB=36.7匝≈37匝(取整)。
在恒壓模式下,UO=7.5V,最大輸出電流IO=0.95A,再代入式(6)求得,UFB=26V,此即反饋電壓的額定值。選擇光耦合器時,光敏三極管的反向擊穿
表1各項性能指標
型號規格 |
穩壓范圍(V) |
源電壓效應 |
負載效應 |
效率 |
輸出電壓相對諧波含量 |
源功率因數 |
恢復時間(ms) |
體積:L×W×H(mm) |
整機重量(kg) |
CWY-Ⅱ-5kVA |
150-260 |
≤3% |
≤5% |
≥89% |
≤3.5% |
≥0.95% |
10~90 |
510×710×830 |
170 |
CWY-Ⅱ-10kVA |
≥91% |
520×880×1050 |
320 |
電壓必須大于此值,即U(BR)CEO>26V。常用線性光耦的U(BR)CEO=30V~90V。計算光敏三極管反向工作電壓UIC2的公式為
UIC2=UFB-UCmin(8)
式中,UCmin為控制端電壓的最小值(5.5V)。不難算出,UIC2=20.5V。這里采用EL817C-F型光耦合器,其U(BR)CEO=35V>20.5V,完全能滿足要求。但在設計高壓電池充電器時,必須選擇(EL817C-G型VCEO=80V)耐高壓的光耦合器。
共有-條評論【我要評論】